这是个心酸的话题,我们行业的生意都需要靠天灾才能“带来”排队修车了。
车险综改半年了,后面如何通过车险赚钱的方式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2020年919综合费改之后,修理厂的车险业务该何去何从。
内卷化已渗入汽车后市场了 ?
中国新能源的野蛮套利时代结束了。
新能源不是你眼前生意做不好的借口,如果燃油车你做的不好,大概率新能源你也做不好。
保养最终拼的是价格还是品牌?
洗美店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同行竞争、效率、成本的问题,而是你赚钱的项目,别人不打算赚钱。
中国汽修连锁的龙头什么特征、什么时候会出现?
保险公司苦4S店久已!
修理厂该不该站队?
具备钣喷业务的修理厂该何去何从?
这次车险改革不仅是费改这么简单,是车险的综合改革,改革力度之强应该是一次大版本升级。
中国后市场的整合一定是多家以渠道供应链为主导的平台公司,来实现碎片化市场的整合使命。
伴随着新车销量,4S店的新车车险业务,其实是导致车险业务畸形的最大的顽疾。
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供应链?
汽配经销市场到了今天,一切似乎刚过去、一切又似乎刚开始。
真正撬动市场的,往往是在非主流赛道。
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2019年的几个不同的变化,这个变化在2019年可能不太显著,但蝴蝶效应会在后期放大,乃至影响到整个产业格局。
累一时,是割韭菜的人;累一世,是成为韭菜的人。
当大家都在抱怨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喝汤时。为什么不想想,煲一份老汤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盆吃不到的肉。
至暗和黎明交汇时刻,永生的人会:黑暗时卖灯,艳阳高照卖伞。
后市场需谨防三个大坑!
最近听到很多行业的声音在“封神”途虎的工场店模式,似乎后市场玩法已经确定,找到终极答案了。
要去撼动4S的地位没那么容易,我认为必须有如下几个条件必备才能在4S店的份额中抢占一部分。
下沉市场的真相如何?
钣喷集中化是小趋势么?
没有保费,一切白费。
革命往往发生在旧秩序的破坏时刻,这个时刻来了,新的周期自然也来了。
汽配和汽服的各角度的融合成了必经之路。
按1个普通快修店面举例(非以事故车维修为主的店面或修理厂)。做的好点的,一般有2000个活跃用户、10%续保率、保险客单价3500来算。
5G到来后,有了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开车出行吗?
车险正在成为今年保险业的灰犀牛。
未来的快修快保店的价格应该高于位置偏的综合修理厂。
一直到2018年,后市场领域是没有“融合”的概念的。至少,没有真心想融合的。
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不会再是孤岛模式下的城市内战,而是全国性平台支撑下,在城市范围内的交锋战。
我推测中国的后市场爆发期在2020年后,就会初步形成头部效应的规模性企业出现。
后市场那么大,不可能一家独吞。
出行领域需要一个更具备责任感、更注重科技和未来,不作恶的滴滴。
10问汽车后市场第二篇。
一文八卦完5年汽车后市场平台路
后市场智慧门店实现的要点
这把费改的刀不是扎的不够狠,而应该是扎错了人。
配件采购不叫配件采购,改叫集采赋能了。
后市场创业为什么那么难?
一个优秀的运营,应该是可以熟练掌握很多“杠杆点”,以便更好地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并且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
汽配和汽服的界限终将消融
这个行业有无联盟的可能性?如果有,将是一种什么形态?期间的利益博弈和平衡又如何来完成?
在线化后,数据是活的,决策是实时的,反馈是实时的。
选址成功的秘诀:首先得有店可选!
变化像一个牢笼将人像鸟一样禁锢而不得突破。最终能够突围的是,在看透行业人性基础上的新服务创新。
未来20年中国汽车格局会是什么样?
汽车后市场,注定是个江湖
车险行业会不会迎来一次黑天鹅事件?拭目以待!
一个好的运营体系,一定不是越管越累。而是,组织越大,时间越长。管理越来越轻松。
汽车后市场的春秋战国,向天再借五百年。
连锁规模发展的秘诀:建立强大的总部!
好文推荐~
带你穿越到未来~
面对未来,危机感强是很好的事。但是,无谓的焦虑,没用。
对于汽车后市场,时势造已来,英雄何处?
老板心声:边睡觉,边赚钱。
共享+停车,格外受资本青睐!
新《汽车销售办法》颁布,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春天是真的会来了。
TO B是在做链条,TO C 是在搭积木。
汽后连锁的春天到了,怎么玩耍?
连锁意味着集中。
核心用户是我们经营店面的一个核心秘笈,也是决定一个店面成败的关键。
托管的前提在于:帮助店面的用户提升和存留能力提升!
总体升级空间较大。
未来是什么样子需要靠我们每个汽车人的共同打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设想的未来。
如果谁能够将连锁标准通过培训体系真正的建立和输出将会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