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小平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欢迎供稿 | 吴骏:13116718090(同微信)
2020年被称作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尾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遭受重创,中国GDP增速降至2.3%,创造了近40多年以来的新低。
具体到汽车行业,新车产销量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呈现断崖式下降。
数据显示,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环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市场销量跌回落至2005年水平。
不过,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及生产复工的开展,汽车行业最终在7月实现了同比正向增长,实现了触底反弹,挽回了一些颓势。
据最终年度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如今,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2021年3月3日至11日,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在北京如期举行。
《汽车服务世界》作为汽车行业的垂直媒体,观察者、记录着和研究者,在浏览了汽车界代表、委员的提案之后,发现今年针对汽车行业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汽车芯片及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方面。
一、新能源汽车 两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最早可以从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窥见。也就是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首次列入当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持续到2020年。
具体表述如下图:
从图表的内容表述可以看出,自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以来,除了2013年和2017年提到的是“清洁能源”以外,每届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到来了2021年的两会,此前连续13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能源汽车”一词没有被单独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重视程度的减弱,而是逐渐从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转向聚焦使用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这样的变化,在各位汽车界代表委员的提案中可见一斑。
关于充电方面,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呼吁,集中力量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加强配套基础设置建设加强配套基础设置建设。
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建议各地区能够对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前瞻性布局充电站、社区充电桩、商住充电桩。
而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认为,国家应该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快车电分离应用落地。同时,他还认为促进新能源车发展,还可以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了三点建议,包括建议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出台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相关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2014年,被视作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元年。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直到2020年,新能源车迎来了发展的爆发期。
据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催生了一批本土知名企业。这其中,以蔚来、理想和小鹏为代表。
这三家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均顺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开启了蒙眼狂奔的发展之路。
但是,从目前国内三家本土造车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与特斯拉差距明显。
首先,从2020年整体交付量来看,特斯拉遥遥领先,累计交付499550辆(仅差450辆未能达成50万辆的年度目标),蔚来(43728辆),小鹏(27041辆),理想(32624辆)居后。
不过,据理想CFO李铁透露,四季度净利润转正主要得益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产生收益,理想第四季度为1.7亿元,即扣除投资收益,理想第四季度还是亏损的状态。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依旧不具备盈利能力。但是,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目前造车新势力仍处于烧钱造车的阶段,这个赛道依旧吸引了恒大、百度、吉利、比亚迪、小米等的纷纷入局。
二、车用芯片短缺 除了一如既往地关注新能源汽车话题,今年两会期间,汽车大佬们另一个关注的重点就是汽车芯片短缺。
具体提案如下:
据媒体报道,3月3日,全球半导体短缺致通用延长三家工厂的停产时间,并新增一家即将停产的工厂;同一天,Stellantis汽车集团警告称,缺芯瓶颈可能在今年持续很久。
而根据某研究机构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之前的消息显示,奔驰、宝马、奥迪、福特、大众、通用等车企的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工厂纷纷公布停产/减产消息。
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发现,截止到2月,全球已经有近20家车企的超40家工厂停产/减产。
而在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曾表示,2021年1月份,我国汽车产量受芯片短缺的影响显现。
根据数据,2021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8万辆和250.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但环比产量降幅较大。在多个影响因素中,芯片是最重要的影响之一。
3月初,据IHS Markit发布的《应对2021年汽车行业芯片荒》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因为芯片短缺,将遭遇最大的生产中断,预计第一季度损失的产量可能接近25万辆。
因此,此次两会期间,各位车界代表纷纷提议加强推动国产芯片的发展,既是基于现状,同时也是对中国汽车未来持续发展的考虑。
三、智能网联汽车 麦肯锡曾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业生态链在2025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而中国将是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受益对象。
尤其是在当下中国5G蓬勃发展的环境中,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然进入快速发展期。
今年两会期间,汽车行业的代表就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具体如下: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在其提案中建议,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开辟合法化路径;建立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推进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自动驾驶汽车及关键软硬零部件研发创新,促进自动驾驶汽车普及。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议,国家鼓励和引导汽车企业,将智能汽车的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纳入车辆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中;推进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强制测试;加强智能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安全的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汽车大佬的提案,这两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的提案更多的是结合公司自身业务来出发。
据悉,百度和360 公司早些年,就已经杀入车联网领域。
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
2015年末,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进行全程自动驾驶测跑,最高时速达100公里/小时,是中国国内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迄今为止进行的最接近真实路况的开放道路测试之一。
今年10月,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北京试运营,用户可以免费坐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实现了国内无人驾驶技术的新突破。
另一家公司, 360公司于2019年12月,就发布了名为“360行车记录仪”的全新硬件,是一款车载智能摄像机,用于保障用户出行安全,是360布局车联网领域的首个软、硬件一体产品。
写在最后:
经历了2020年汽车行业的整体低迷,2021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为行业新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考虑到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拉动汽车消费将至关重要。
从已经公布的2021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来看,分别同比增长了34.6%和29.5%。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汽车行业发展能否恢复常态,为全年定下的GDP保持6%以上增长目标推波助澜,值得期待!
Gary 2023-03-22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3-22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3-21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3-20
祁六金 2023-03-20
黄灿 2023-03-17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3-16
拉面安 2023-03-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