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天猫养车最近公布了贴膜中心,加上去年的改装中心,未来的钣喷中心、新能源维修中心,一下子推出4种门店模型。另外,新康众的修工坊、金铁橡、Cc养车也是新的门店模型。途虎也在低调布局大力神和炫车侠,前者主打轮胎底盘业务,后者是1-4个工位的养护门店模型。上游品牌商方面,驰加推出定盘星项目,博世车联正转型“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的一店双服务模式……一是始于2014年的1.0阶段,在资本推动下,互联网连锁、事故车连锁、综修连锁、变速箱专修连锁等百花齐放,线上导流模式盛行。
二是始于2020年的2.0阶段,以猫虎狗为代表,品牌商和主机厂跟进,纷纷聚焦于养车连锁,出现养车连锁爆发的现象。三是始于2023年的3.0阶段,养车连锁调转船头,先后推出专项门店,扩展连锁项目的宽度。根据历史经验,汽服连锁的不同发展阶段,都给整个行业的竞争,特别是中小维修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站在40万修理厂的角度,汽服连锁的再次转向,依然暗藏着诸多不确定性。新康众在去年就官方公布了修工坊和金铁橡,并在年底非官方推出Cc养车,三个品牌定位于轻连锁模型;今年,新康众则是确定了招商政策。天猫养车一口气规划了改装中心、贴膜中心、钣喷中心和新能源专修中心。途虎相对更加谨慎,应该是以内部试点的方式,布局了大力神和炫车侠,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途虎就尝试了钣喷门店和洗车门店,并且和品牌商合作玻璃、底盘等专项。另外,诸如小拇指、驰加等门店规模在1000家以上的连锁,也在大力布局底盘项目。总结下来,目前养车连锁布局专项门店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以项目为单位的店中店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具体的项目嫁接到原有门店当中,不增设新门店。
二是以模型为单位的新门店模式,天猫养车布局的改装中心、贴膜中心就是典型,新门店都在天猫养车品牌之下,但门店经营模型完全不同。三是以品牌为单位的新门店模式,例如修工坊、大力神等都算是新的连锁品牌。虽然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背后的核心逻辑仍然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横向布局:如果项目不足以支撑单体门店,则采取店中店的方式;如果项目足够丰富,则可以建立新的门店甚至品牌。
事实上,项目逻辑也是前几年养车连锁爆发的助推器之一,养车连锁的迅速扩张,也是基于保养、养护、轮胎等项目可以进行组合与变形,其主要特点是兼顾市场需求和扩张效率。今年,以养车连锁为基础,专项门店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项目化,养车连锁本身就是项目化的结果,从去年开始,项目化逐渐从养车横向延伸到底盘、贴膜、新能源等领域。
二是轻量化,或者换一个说法,行业常用的轻连锁概念。不过,轻连锁并非目的,而是结果,因为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已经被验证,做减法的风险远低于做加法的风险,在养车连锁之外,进一步做轻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三是新能源化,新能源带来的是增量业务,有一定资本和资源的企业一定不会错过,但授权格局相对固定,而店中店模式还不成熟。因此,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延伸出两种业务形态,一是维修业务,目前还处于学习、培训、对接的早期阶段;二是贴膜、轻改等业务,但这块业务不算是蓝海,已经被价格战侵蚀。
在汽车后市场,汽服连锁的发展具有跟随的特性,在趋势面前,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几乎都会跟进。不出意外,专项门店会成为越来越多连锁品牌的布局选择。在连锁领域,布局专项门店,或者第二品牌,并非少见的现象。以餐饮行业为例,喜茶布局喜小茶,海底捞推出江湖海底,要么扩展目标客户,要么扩展经营品类。所以,目前养车连锁扎堆布局专项门店,可以说是有迹可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汽服连锁还处于一个并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品牌、规模效应、营收盈利等层面不太成熟,如此背景下做门店和品牌延伸,背后的原因值得商榷。行业最直观的感受,养车连锁正在利用新的门店模型和连锁品牌,提高门店扩张速度。近两年养车连锁的门店增长,显然比2019-2021年这个阶段的速度降了不少,一方面,优质的门店资源和地理位置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头部企业扎堆布局养车连锁,也分散了不少资源。这几年,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然而下沉市场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特性还有待适应,并不容易攻破。因此,以轻连锁为代表的门店模型,其目标群体形成差异性,理论上可以聚集一波新的加盟商,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夫妻店。另外,专项门店也可以让已有的加盟商开更多的门店模型,这一点在天猫养车那边最为明显。众所周知,服务频次高、供应链难度低、业务容易标准化等特点,使得养车连锁是这个阶段最适合规模化发展的模型,但背后的潜台词是:其他连锁模型难以为继。在很大程度上,养车连锁的布局是很多路径走不通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而非企业初始的定位和目标,布局背后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在优势之外,养车连锁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相比于维修、钣喷、贴膜、轻改等业务,客单价比较低,导致营收和盈利的想象空间都很有限。至少在当下,众多养车连锁品牌的盈利性还是一个有待突破的关键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项门店或许是营收和盈利实现破局的答案。上面提到的是两个主要的内部因素,在外部因素上,行业趋势也不容忽视。一是平均车龄接近7年,与养护、维修相关的需求逐渐显现,底盘业务就是最明显的趋势,需求端的变化带来供给侧的革新。
二是新能源的发展,在授权业务之外,激发了贴膜、轻改等非授权业务,一批原来的洗美门店已经抓住红利,而养车连锁正在跟进。总得来说,要扩张,要做大规模,要实现盈利,还要紧随行业趋势,养车连锁布局专项门店,就不难理解。
汽服连锁化的趋势,如果不算上早期华胜、小拇指、驰加等的尝试,以及部分维修企业的多店经营,真正的兴起应该还是来自于2014年资本狂飙的风潮。2014年的资本风潮,在汽车后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有两个,一是互联网的思维,二是连锁化的概念。所以,在汽服连锁1.0阶段,万亿市场的概念刚刚兴起,再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一批创业者涌入这个行业,导致整个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专修连锁、专项连锁、事故车连锁,还有上门服务、O2O等新模式,都在冲击这个行业。相比之下,养车连锁其实并不太受重视,因为养车这个概念的故事性没那么强。除了门店模型的多样性,直营、加盟、托管等连锁形态也被讨论很多,整个行业莫衷一是。2016年途虎推出工场店模型,为养车连锁爆发打下基础,但一直到2018年京东的京车会,2019年新康众的天猫车站,行业都还在尝试综修厂连锁模型。从2020年开始,天猫养车正式推出并开始招商,京车会转向京东养车,标志着汽服连锁正式进入2.0阶段,这个阶段的连锁特性是,在门店模型上,以社区店为基础,以洗车、保养、养护、快修等为核心项目;在连锁形态上,采取的是强管控加盟模式,并且注重城市布局密度。不过,正如上文提到,养车连锁或许能在一个阶段解决可标准、可复制的问题,也能形成一定的全国性规模,但受限于业态本身,以及平均车龄、新能源的大趋势影响,注定要进一步往前迈进。在综合影响下,从今年开始,汽服连锁逐渐走向3.0阶段。在这个阶段,养车连锁已经不仅仅是养车连锁,将会延伸到更多领域,无论是门店模型,还是连锁形态,包括连锁品牌和加盟商的关系,都会打破边界。无论是资本的注入还是汽服连锁的崛起,每次行业的变革期,汽车后市场终端企业,也就是40万修理厂受到的震动总是最大的。在汽服连锁1.0阶段,也是O2O、上门服务最疯狂的时期,各种挂门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门店来说,核心还是在于导流。这个阶段,对整个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应该是汽配电商的崛起,导致配件线上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价格体系逐渐走向透明化。众所周知,在汽服门店的生意结构当中,配件加价占比最高,工时费相对较低,虽然部分挂门头的门店获取到新的线上流量,但长远来看,这个阶段在逐渐打破门店的盈利结构,导致从前暴利的状态一去不复返。这个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还有不少车主线上购买配件到店安装,也有不少门店明确拒绝这种业务。到了汽服连锁2.0阶段,养车连锁大爆发,以猫虎狗为代表的保养大战,则是彻底击穿了小保养价格。在40万修理厂中,大部分是中小型门店,包括众多夫妻店,业务以快修快保为主,小保养是频次最高、营收盈利最为稳定的业务,而养车连锁的崛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修理厂的生存根基。目前整个行业的供给侧严重饱和,同时价格体系下探,导致修理厂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这是很明确的现状。但40万修理厂的生命力还很顽强,也使得大多数门店处于一个焦灼的维持状态。今年,各种轻连锁、专项门店的崛起,也许会打破当下的焦灼局面。一方面,轻连锁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拉拢众多夫妻店进入体系当中,无论是否站队,都将从价格到服务等层面,对数量占比最大的夫妻店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专项门店的陆续推出,会将原来的价格战,从小保养进一步延伸到深度维修和洗美轻改领域,更多盈利性业务的盈利结构遭受挑战。如果说汽服连锁1.0阶段引入资本,起到教育行业的作用;2.0阶段避重就轻,将小保养打成流量入口;那么,进入到3.0阶段,汽服连锁或许会真正触及到连锁的本质。顺势站队还是独善其身,重新成为摆在40万修理厂面前的重大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