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论坛活动
快报 | IHS Markit王佳佳:新能源汽车将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后市场要尽早抓住风口
日期:2020-12-02

上午头图.jpg


本文为 IHS Markit(埃信华迈)中国咨询服务项目经理 王佳佳 在2020(第十届)汽车服务世界大会冬季峰会上的发言实录,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1 HIS Markit王佳佳.JPG


大家上午好,IHS Markit是一家服务咨询公司,全球主机厂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帮他们提供数据服务,判断市场走向,很多零部件企业也是我们的客户。今天是第一次和后市场客户做交流,介绍一下我们对新能源市场的预测。


对新能源市场,我想先说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可能会对后市场产生一些影响。


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后,采用的是直营销售模式,也就是垂直营销。目前新势力造车比较多采用这种模式。但是今年大众宣布,在全国市场,它的ID4、MEB电动车也将采取这种模式,对于大众4S店来说,未来没有定价权,只提供线上订车线下交付的过程。大量的大众4S店的利润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4S店面对新能源汽车,需要考虑新能源汽车如何帮助它们继续盈利。


同时我们看到,对于后市场来说,电动车的维修保养属性跟传统不一样,变速箱将被简化,发动机将被电机取代,维修保养费用更低。同时由于电动车和智能驾驶的结合,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初衷是从安全考虑的,安全带来的就是事故减少,所以维修频率也可能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觉得在这个时间点去讨论新能源可能会带来的市场规模,或许会对后市场有一些启发。


今天我的分享将会有三个方面:第一部分,短期新能源影响的因素补贴,第二部分,中期对新能源市场的法规,第三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市场的理解程度。


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


首先看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变化,2017-2018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从60万到100万体量只用了一年时间,之后2018、2019年都维持在一百万的体量,今年到10月份为止大概是80万的体量,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4%-5%的份额。如果我们分月来看,明显看到2019年7月,新能源市场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下跌,8月、9月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到了10月的时候,销量其实是低过2017年的。


2019年7月,新能源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实2019年7月补贴有明显的下调,跟6月相比补贴下降了70%。


我们来举五个例子,分别覆盖五款从微型到中大型的车型。


最小的宝骏E100车型,在2019年上半年或者2018年的时候能拿到3-4万的补贴,而新补贴政策实施以后,由于它的能耗没有达到要求,并不能拿到中国政府给的补贴。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奥迪Q2L身上,由于电池能量密度没有达标,也不能拿到2019年的补贴,所以对于这样的新能源车型来说,没有了补贴它的销售必然是失速的。


第三款车型日产轩逸、戴姆勒EQC和蔚来ES8,这些车型从8-10万补贴一下子降到了2-3万。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中国新能源市场其实是没有准备好的,目前这个市场4%-5%的份额其实是补贴堆积的市场。


中国政府一直想要鼓励新能源,所以看到新能源市场失速之后,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策略,原本预订2020年底取消的补贴顺延两年,也就是补贴会到2022年才停止,同时补贴下调幅度从一年70%慢慢平缓变成每年10%的调整。就是说政府愿意给主机厂两年时间,让他们去布局新能源,同时还给了新能源市场上线的要求,比如30万会作为电动车补贴天花板,你的车型在中国超过30万的售价,就不能拿到补贴,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频频降价希望获得中国政府补贴的原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数字,2022-2023年,中国会补贴200万的车,就是说中国政府明确知道,依靠补贴的新能源市场可能最高体量就是200万。之后我们需要有新的政策或者是新的激励,继续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另外,对于新能源市场的规范,由于补贴的引入,政府也非常明确它的发展方向。第一步要把低能耗的、低里程的车慢慢淘汰掉,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补贴不断在提升续航里程,从100到200到300。同时,它把电池能量密度和百公里能耗作为新能源补贴的标准,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市场需要鼓励的是高能效的长续航的车辆,只有这个方向才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真正鼓励的方向。


新能源积分配额和油耗合规方面的挑战


如果说补贴只是短期对市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接下来这步非常重要,如何承接补贴退坡带来的市场倒退,是不是能使中国新能源市场持续发力,这个时候法规导入非常及时。


下面需要讨论中国新能源市场积分配额和合规,积分配额这个概念可能大家会有些陌生,举个例子,比如特斯拉已经实现盈利,但是如果拆分财报会发现,特斯拉通过积分交易产生的收入是3.9亿美元,而它的利润只是3.3亿美元,所以如果离开了积分交易,特斯拉其实并没有产生盈利,而通过积分交易,是它产生盈利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从2020年开始引进了这个积分交易,会去跟进美国市场对于积分交易的法规。


简单看一下积分交易的定义,积分交易会从2019年10%的要求提高到2023年18%的要求,2024年之后的具体金额并没有定。同时我们看到,除了积分交易,中国还有油耗法规,油耗法规也会作为非常有力的工具和积分交易一起促使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成长。这两个体系都为了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目标服务,中国政府希望2025年整个市场大概有20%-25%的车是新能源车。


首先我们看积分配额计算过程,刚才提到积分配额是从10%到2023年的18%,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是新能源真正的体量要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生产一辆新能源车,其实可以产生2分、3分、4分甚至5分的积分,你需要用这个比例除以每个新能源产生的积分,最后才能得到市场份额。


举个例子,比如2023年虽然市场上要求的新能源积分比例是18%,但是如果你生产一辆新能源车,能够产生2.5分的积分的话,其实你做的新能源只需要7%,也就是说我生产一百万辆车,我只需要做7万台新能源即可以合规。


虽然中国政府只是发布了到2023年新能源积分的要求,但是HIS给了一个预测,我们认为在2024到2025年,新能源法规会继续实施,同时会加严,预计到2025年,在新能源积分框架下,整个市场的新能源积分配额大致是28%。如果我们假设新能源单车积分继续下降,市场份额经过这样一个算法基本上是14%的份额。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市场积极推进新能源积分的合规,生产的14%车型需要是新能源车。


如果大家敏感可能会意识到,14%跟中国政府提到的20%或者25%是有差异的,所以不仅仅是积分配额对市场会有影响,还有一个更高的限值就是油耗。这部分是积分配额的算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刚才说到的油耗,其实在中国所有的主机厂,油耗就是头顶上的一个帽子,当它把所有的车辆放在一起的时候,它的油耗的平均值是有一个限制的。比如说在2019年,中国政府对于所有企业的油耗的限制是在5.8L,而中国整体企业达标的情况是5.7L,就是说我们已经达标,而且还优于国家目标。


但如果把5%的新能源去掉,只考虑传统内燃机车的话,会发现它的油耗是6.7L,远高于中国政府目标。换句话说,是由于5%的新能源的导入,同时在油耗计算中的放大效果,使得中国的整体市场达标了。


依此类推,如果中国市场继续需要达标的话,到2025年以合规为前提,中国市场至少需要25%的新能源车,才能够满足中国政府所定的4L或者4.6L的油耗目标。换句话说,整个新能源市场在短期是由于补贴导致的结果,长期引导这个新能源市场更多的就是新能源积分和油耗积分两个策略,去迫使整车厂生产足够的新能源车,来满足它的合规要求。


市场对新能源的接受度


政府在强推新能源车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去面,不断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去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时候消费者对新能源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把新能源汽车价格作为纵轴,把里程作为纵轴,可以看到简单把市场分为五块。


第一块续航里程很短同时价格很低的车,其实就是微型车市场或者说分时租赁市场,我们会认为这个市场因为价格优势会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是由于里程非常短,车辆需要不断重叠,而且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微车市场,所以这个市场并不是最主流的市场份额。


还有一个续航里程很短同时价格很高的,比如主机厂很多第一代车型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市场明显是一个不被消费者所认可的市场,所以刚刚有专家提到,在中国市场面对新能源的趋势,投了某些项目,但没有赚钱,量没有达到足够的需求,可能就是这些车型在短期之内并没有激发市场的需求力。


刚刚进大厅的时候已经看到了Taycan这样的电动车,非常炫酷的设计,但是因为价格很高,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的产品,所以这个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里程长,同时价格具有竞争力的车型。


在定位于这个合理的区间中,已经有了像特斯拉这样的豪华品牌,能够以25万左右的价格买到一款续航400-500公里的电动车。同时我们有经济品牌,比如像比亚迪或者北汽这样专注出行市场的车型,同样能够成为经济品牌有效的替代。


现在市场中缺少的是大众主流品牌的爆款电动车,目前我们在市场上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车型,所以中国市场只有5%的市场份额,如果我们需要做10%-20%,这块市场才是真正能够满足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价格到位,里程也满足需求,充电怎么样?使用环节是不是方便?


大概三辆新能源车会有一个充电桩的市场配比,随着整个城市规划,把充电考虑到体系中,同时新的造车势力,比如恒大集团这样的企业进入市场,可能会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把房地产和新能源市场联动之后,充电问题和虚拟网络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同样还有面对一些奢侈价格的产品,比如Taycan这样的车型,已经能做到15分钟充满80%的电,对于豪华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可以以传统的油车逻辑去使用新能源车。


最后做一个总结,短期来说,新能源市场依然是由补贴来驱动,我们认为它能够达到的市场总额大概是5%左右。


从2020年开始,整个市场需要新一轮的动力,就是第一轮双积分中新能源积分的导入,能够让市场达到10%的规模。


第二轮需要把比例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使得这个市场能够支撑15%的容量。在这之上,是整个市场中油耗法规的变革,第五阶法规才最终决定新能源市场天花板。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政府和主机厂之间的互动,通过法规,通过补贴,去支撑整个新能源市场。在这之后其实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能不能有一款爆款的车型,满足主流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新能源市场能不能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做一个对于后市场的观感。大家在后市场已经深耕多年,目前新能源市场更多是增量市场,所以对后市场关联度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慢慢这个增量市场会变成一个存量市场,和新能源有更多紧密的挂钩。我也希望各位能够抓住新能源的东风,让自己的企业真正迎合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赶上大趋势。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精彩留言

推荐文章

© 2011~2016 上海优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沪ICP备12050346号

取消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