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快准车服 CEO 蒋仁海 在2023(第十三届)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新营销新渠道增长峰会上的发言实录,如有出入,敬请谅解!
快准车服真的增长了吗?真的盈利了吗?
首先真的是真的,特别多。我一直在梳理什么原因,为什么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实现持续增长,又为什么能够实现盈利?
我们做配件生意,盈利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搞得盈利是个好奇怪的事情。我认为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的有增长,有盈利,有几个问号就要问清楚。
第一个,什么时间干?第二个,干什么事?第三个,怎么干?第四个,谁去干?这么几个问题把它问清楚,我自己认为基本上从开始到今天,我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
什么时间干?
我们从2015年开始干这个事的时候,我认为时机是合适的,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去大多数地方,加盟商在那里落地的时候,没有像这样成体系、成品牌、成系统的供应链企业,至少前面有一半的门店是没有的。我们开始做的时候,可能就小几百个店。那时候处于汽车后市场配件供应链毛利很高、服务很差、质量参差不齐的阶段。
干什么事?
我们干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资本。前两年资本突然冷下来,前几年还挺热的,我们还是赶了一波,拿了一波投资人的钱,这个是对企业快速发展有重大帮助,如果靠自己一块一块去赚,其实蛮难快速建立这样的网络。
怎么干?
快准从第一天开始做汽配供应链、加盟连锁,就改变过。我们第一天是加盟,到今天还是加盟,我们第一天是强控加盟,第一天是国际品牌、自有品牌,两个产品同时上,今天还是这样。我们以修理厂的需求为出发点,搭建我们的供应链体系,包括我们的模式,先让我们的加盟商赚到钱,到今天我们没有去改变,一直在坚持,做了七八年,我们形成了两千多个加盟商。
我最近这一两年听到特别多的声音,你们的加盟商活的质量是最好的。
当然是最好的,去年一直在培养“小孩子”,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做大做强,我们拿过来的钱大部分花在那个地方了,七年一直没有改过,这个过程蛮难的,我们有些同行是直营的,有些是弱加盟,但是在过程当中,要把小孩慢慢养大,毕业回报家庭,今天就是回报的时候,这个是有难度的,中间也是有纠结的,。
这个事情怎么干,干什么样的事,我个人认为这个是第一天到今天没有变过,一直在坚持地做。
谁去干?
这个也是挺难的事情,客观去讲,今天在后市场做供应链,老板肯定是最潇洒的,很多人说蒋总最勤奋,天天跑服务站,说明我没事情干,他们给我安排活出去走一走,我下面还有好几个公司,不止一个。这当中的组织搭建,今天坐在台下所有的创业者,如果你想干一个很大的事情,一定要去思考我们自己到底哪些能力在这个公司适合,其他能力不适合。
第一天搞快准我就知道,我的能力忽悠是可以的,比如上台吹个牛皮还是可以的,从0-1我的能力是可以的,这个东西没有,我们去创造它,我觉得我是可以的。但是从1-100,从100-1000,我肯定是不行的,我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那就提前去做准备。
我们有一些合伙人或者同行,包括董事都在问,蒋总,这些哪里找过来的?我说是运气,但是我个人认为,实际是提前明白了一件事:目标很清晰,这个公司想要做成几十亿、几百个亿,就得把班子搭起来,如果公司只让我干一件事情,我只干和人相关的事,其他事情我已经不懂了,参与的越来越少,把人搞好,总裁、副总裁、供应商、加盟商,很多公司想的很好,落地确实挺难,难在组织,我平时就干这个事,我到公司里就是喝茶,一天一个电话也没有,就是喝茶,这个过来聊聊天,那个过来聊聊天,做做思想工作。
这几点是快准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长出来的关键:干什么事,什么时候干,谁去干。
为什么能逆势增长?
逆势增长不是突然之间的事,就像一个人平时长期不运动,突然让他跑步,肯定跑不动,实际上我们积累了七年,我们的加盟商的能力、供应商的能力、总部的组织能力,积累了七八年。
我们的团队和班子,他们有这个决心和勇气,觉得我们可以关键时刻显身手,我认为2023年就是关键时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总部的团队包括供应商也是我们的组织成员。
为什么能盈利?
从事情上讲,为什么既能够规模增长,又能够盈利?
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两个词是一个词,如果这个企业要追求大的发展,你不增长很难盈利,或者说很难赢大利,有的时候是冲突的,有的时候是一个逻辑。
我个人的看法,第一点,快准刚开始的几年一直追求规模,各项成本都非常高,一直追求到在中国20个厂建立起来了,2000个服务厂建立起来了,每一个厂服务了100个服务站,这个网络的整个效率是高的,而且单站在大多数地方规模都是数一数二的,基本上都是第一、第二。
我们每一个服务站的产值都很高,从规模到了效率,2022年就体现出来了,为什么能赚钱?主要就是效率大跨步提高了,总部一共300个人,做几十几亿的规模,二十个厂商服务了2000个加盟商,而且每个加盟商质量都很高。
通过几年的发展,通过快准品牌和工厂联合打造,现在我们的自主品牌占了70%左右,毛利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你有规模,你的仓储物流成本就可以做得比同行低,你和上游就可以谈一谈,我们现在的仓储物流成本比中国所有的供应链企业都低,我们的仓储物流到服务站,仓库的人包括物流成本越来越有优势,规模大了以后,我的周转是42天-45天。
去年,我们传统的仓库面积降低了30%,规模增长了30%,面积降低30%,这个成本下来了多少?从规模到效率到成本。
换一个角度说,今天的快准进入了良性发展体系,包括规模、效率、成本。成本越来越低,反过来就有打价格战的能力或者有降低成本的能力,有提高服务的能力,又赚得出来,又能够支撑规模、效率、成本。
当然也有挑战,新能源,我们现在也在做新能源的试点,今天山西在开店,我们也在尝试,燃油车的空间还很大,足以支撑我们做到几百亿的规模,但是新能源不能不去考虑,包括出海,去年11月份我去了趟东南亚,我们的团队长期在那里,还是在探索,出海不好搞。外国国家很小,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支付、数据都不一样,在中国创业实际上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统一大市场,这个产品在杭州搞明白了,到北京照样卖,系统搞好了,全中国14亿人全部都能用,在马来西亚搞出来的在泰国都不能用,语言都不一样,所以出国的难度相对大一些。
我觉得中国供应链企业或者配件企业也好,要去思考:中国的内卷程度是无敌的,我深刻感受到,在这个地方长出来的人出去都是高手,一定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企业能够把自己主业做扎实的同时,有机会可以去国外寻找一些机会。
祁六金 2023-06-09
拉面安 2023-06-08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6-07
Gary 2023-06-07
祁六金 2023-06-06
拉面安 2023-06-06
汽车服务世界 2023-06-05
拉面安 2023-06-05
发表评论